多氟多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产品中心 > 氯硅烷

多氟多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4-12-11 21:16:39 氯硅烷
产品详情: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公开披露》中化工行业的披露要求

  近年来,我国氟化工行业快速地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新兴起的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无机氟化工行业中,氟化铝是其最重要的应用产品之一。氟化铝、冰晶石作为助熔剂能够大大降低电解铝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电解质的熔化温度并提高导电率,无水氟化铝主含量高,杂质含量低,能有效调整电解质分子比,减少电解铝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水解损失,有利于提高铝锭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公司早期以铝用氟化盐为主营业务,基本的产品包括无水氟化铝和高分子比冰晶石,产能多年稳居行业龙头地位。经过多年对产品质量的深耕以及对下游客户的积累,公司产销量稳定,每年可创造持续稳定的经济效益。鉴于无水氟化铝优良的产品性能和绿色的生产工艺,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淘汰湿法氟化铝、限制干法氟化铝、引导发展无水氟化铝,其中包括实施无水氟化铝税则号单列、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环境保护综合名录和绿色工艺名录等措施。

  公司自主创新开发无水氟化铝生产工艺,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公司研制的冰晶石、氟化铝等国家标准样品,被推荐为ISO标准样品,对其他企业进入电解铝用无机氟化盐生产领域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在供给侧改革政策的影响下,行业产能逐步向头部公司聚集,下游电解铝需求平稳增长,公司铝用氟化盐业务经营稳健。

  锂离子电池四大关键材料包括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其中电解液是锂电池的“血液”,在电池正负极之间进行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的传输,保证电池获得高电压、高比能,其成本约占电池总生产成本的5%-10%左右。据《中国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出货量突破百万吨,达到104.3万吨,同比增长70.4%。中国电解液出货量同比增长75.7%,达到89.1万吨,在全球电解液中的占比增长至85.4%。得益于中国电解液企业大规模的扩产,未来中国企业电解液出货量全球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六氟磷酸锂由于具有良好的离子电导率和电化学稳定性,在某些溶剂中能够形成对铝集流体和石墨负极有保护作用的电解质界面而被广泛应用。目前六氟磷酸锂已成为锂离子电池使用的最主要电解质锂盐,广泛用于锂离子动力电池、锂离子储能电池、数码电池及其他日用电池,是锂电池行业的尖端材料。

  据EVTank预测,2025年全球电解液需求量将达到272.6万吨,2030年电解液需求量或将超过800万吨。但根据目前主要企业的扩产计划,到2025年中国电解液企业规划的产能已经超过800万吨,未来电解液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具备成本、技术优势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作为电解液核心电解质的六氟磷酸锂,由于其技术壁垒高,工艺复杂,对新建产能而言仍有较大挑战,从立项建设到产出合格产品需要较长周期。考虑到产能爬坡、生产成本、产品质量等问题,尽管未来竞争会更加激烈,但在市场优胜劣汰的调节机制作用下,行业出现产能严重过剩的概率较小;且随着相关产能的逐步落地,市占率将逐步向投产效率高的行业龙头企业聚集。相较二三线企业而言,行业龙头仍有较确定的扩产达成率,产品市占率提升趋势明显。以公司为代表的行业龙头将凭借技术领先和规模效应,取得相应的市场竞争优势。

  六氟磷酸锂作为目前主流锂盐,在溶解度、离子电导率等方面具备优势,但也存在热稳定性较差、易水解等缺陷,新型电解质溶质锂盐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这些新型锂盐中,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是目前发展前景较为明朗的新型锂盐之一。多氟多自主研发的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具有电导率高、热稳定性高、耐水解、抑制电池胀气等诸多优势,但是过去昂贵的价格制约了其进一步推广,随着新技术路线的成功研发,生产成本开始下降。根据GGII预测,将LiFSI作为通用锂盐添加剂,2025年的需求量预计达到 13万吨,前景较为广阔。此外,公司在二氟磷酸锂、四氟硼酸锂等新型锂盐上也有布局,未来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和产能建设,以期巩固公司在锂电池电解质行业的领先地位。

  近年来,国内电子化学品在全球市场规模的增长取得长足进步。我国电子化学品行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行业吸引力强,潜在进入者数量较多,未来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大。电子化学品系化学、化工、材料科学、电子工程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领域,各种电子化学品之间在材料属性、生产工艺、功能原理、应用领域之差异较大,产品专业跨度大,单一产品具有高度专用性,应用领域集中,行业替代品威胁较小。

  电子级氢氟酸是湿电子化学品中的一种,其主要应用在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器、太阳能光伏和LED制造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需求旺盛。按照产品纯度划分,电子级氢氟酸的纯度级别由低到高分为 EL、UP、UPS、UPSS、UPSSS五个级别。多氟多是国内首批突破UPSSS级(G5级别)氢氟酸生产技术并具备相关生产线的企业,也是全球为数不多能生产高品质半导体级氢氟酸的企业之一。公司半导体级氢氟酸现已通过台积电(TSMC)认证,具备先发优势。

  随着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随着未来 5G建设的不断深入,物联网、智能汽车产业将快速发展,半导体的需求有望持续增长,国内新增晶圆厂的投产,加上相关政策的扶持,国产电子化学品将大幅替代进口产品。作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需求市场,中国逐渐成为全球平板显示布局的中心,国内外平板显示厂商纷纷在中国大陆建立生产基地,中国将成为全球拥有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最多的主产区,液晶面板上游材料电子化学品的应用前景广阔。

  光伏行业对湿电子化学品等级要求相对较低,目前,我国光伏行业湿电子化学品国产化率高达98%。未来在能源革命的趋势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将继续增长,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上游电子化学品产生较强的需求拉动。公司的电子级氢氟酸、电子级硅烷等电子化学品发展势头强劲,随着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有望打开长期增长空间。

  由于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优势,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常见的可充电电池,广泛应用于消费、动力、储能等领域。

  随着全球持续践行碳中和目标,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据EVTank预测,2030年之前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5.6%,到2030年总体出货量或将接近5TWh。多氟多在搭乘新能源市场东风的同时,锂电池产品在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持续优化工艺设备,强化成本控制,提升产品品质,加快圆柱电池,方形电池等新产品开发,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虽然锂离子电池是目前的主流电池类型,但随着锂资源和镍、钴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锂离子电池的制造成本节节攀升。寻找锂电池替代品成为行业迫切的需求,而钠离子电池凭借低成本、高安全性等优势备受关注。同时,钠离子电池的生产可以部分采用锂离子电池的产线设备,转换成本低,行情热度持续升温。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和储能电池行业产能释放,钠离子电池产业化进程逐步加快。EVTank预测,2023年年底,全行业将形成13.5GWh的钠离子电池产能;到2030年,钠离子电池的实际出货量或将达到347.0GWh。多氟多作为国内最早商业化量产六氟磷酸钠的企业之一,目前具备年产千吨级的生产能力,具备从六氟磷酸锂产线高效切换六氟磷酸钠产线的工艺技术。报告期内,公司自主研发的钠离子电池已有产品下线,正在进行各类评测和客户的装车试用。

  目前钠离子电池仍处于产业化初期阶段,技术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产业链也有待完善,钠离子电池在储能、中低速车和电动二轮车的潜在市场空间十分广阔。公司目前正在对钠电池及其材料体系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布局,站在创新和科技的高度,深化对电池体系的认识,加大研发的投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力争实现在钠电池行业的领跑地位。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化工行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主要从事高性能无机氟化物、电子化学品、锂离子电池及材料等领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无水氟化铝主要以无水氢氟酸(含量为99.9%)和氢氧化铝为原料反应生成的。高分子比冰晶石是以氟硅酸钠、氨水等为原料制成。氟化铝、冰晶石作为助熔剂能够有效降低电解铝过程中电解质的熔化温度和提高导电率,其产品质量对于电解铝企业节能减排、产品质量起到较大影响。

  公司无水氟化铝生产工艺是自主创新开发的第三代新技术,该生产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产销量、出口量持续多年保持行业龙头地位。无水氟化铝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氟化氢是经过冷凝精馏的高纯产品,利用该项技术生产的无水氟化铝产品主含量高、容重大、流动性好、水分及杂质含量极低。能够有效降低氧化铝电解过程中的熔化温度,增强导电性能,调整电解质分子比,从而减少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更有利于氟资源的利用。“磷肥副产氟硅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发改产业〔2022〕648号),“无水氟化铝生产工艺”、“氟硅酸制无水氢氟酸联产白炭黑生产工艺” 被列入《绿色石化工艺名录》。

  主要产品有以六氟磷酸锂为代表的电解质和以电子级氢氟酸为代表的电子化学品等。

  六氟磷酸锂是目前商业化应用最广泛的电解质,是锂电池电解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应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其他日用系列电池等产品中。与其他电解质相比,六氟磷酸锂具备较高的性价比优势。

  公司自主开发了利用工业级碳酸锂、无水氟化氢、三氯化磷法制备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该产品纯度高、品质好、稳定性强、运输安全,关键性能指标优于国内同行业水平。2022年底公司已经具备5.5万吨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的生产能力。客户涵盖国内主流电解液厂商,并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产销量位居全球前列。

  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具有电导率高、热稳定性高、耐水解等诸多优势,通常作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与六氟磷酸锂混合使用,以提升电池容量及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过去复杂的制备工艺、昂贵的生产成本制约了应用场景。公司现已成功开发新一代技术路线,生产成本开始大幅下降,为广泛商用创造了条件,迎来发展机遇。报告期内公司具备千吨级产能,新建1万吨双氟磺酰亚胺锂项目一期已经开工,2023年将陆续投产。

  二氟磷酸锂作为电解液新型添加剂,可显著提高电池的高温循环性能及低温输出特性,市场前景广阔,公司拟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新建二氟磷酸锂1万吨产能。

  公司还有包括六氟磷酸钠在内的多种电解质的技术储备及研发,目前六氟磷酸钠产品已商业化量产,客户涵盖所有主流钠离子电池和电解液厂商,未来随着钠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六氟磷酸钠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公司利用自产无水氢氟酸为原料,采用“多级精馏、二次换热、微过滤等工艺”生产电子级氢氟酸。电子级氢氟酸按照下游用途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半导体级氢氟酸和光伏级氢氟酸,其中半导体级氢氟酸主要应用在集成电路、液晶显示、芯片制造领域;光伏级氢氟酸主要应用在光伏太阳能电池领域,用于表面清洗、刻蚀等工艺流程,是相关产品制作过程中应用最多的电子化学品之一。

  依据杂质含量和液体中颗粒数目,电子级氢氟酸分为 5个级别,其中可用于半导体集成电路的为UPSS(Grade 4) 级以上,12寸晶圆要求UPSSS(Grade 5)级以上。公司已突破UPSSS(Grade 5)级氢氟酸生产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用超净高纯电子级氢氟酸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半导体用高纯氢氟酸制备关键技术、装备及工程示范”被列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专项。

  目前该产品已成功切入半导体企业供应链,公司和众多国内外半导体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未来市场空间广阔,有较强的进口替代需求,未来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扩产进度,进而满足更多的高端市场需求。

  公司现具备年产5万吨电子级氢氟酸的产能,其中半导体级1万吨,年产3万吨超净高纯电子级氢氟酸(Grade 5级别)项目和年产3万吨湿电子化学品项目已全面开工,年内陆续投产。

  子公司浙江中宁硅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电子级硅烷等电子气体和电子新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自主研发采用四氟化硅还原法,经过多级精馏提纯后得到电子级硅烷气体。电子级硅烷(纯度达到99.9999%,即6N级)主要应用于半导体芯片、TFT液晶显示器、光伏行业、高端制造业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是化学气相沉积(CVD)的硅原料,现具备年产4000吨产能。

  电子特气被称为“晶圆制造之血液”,是半导体产业典型的“卡脖子”材料,国产替代性强,公司电子级硅烷、高纯乙硅烷、高纯四氟化硅等产品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公司目前还掌握了纳米硅粉及硅碳材料、高纯氟气、氟氮混合气、电子级硝酸、电子级硫酸等一系列电子化学品生产的基本工艺,部分产品已经实现批量销售,生产和工艺均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主要产品为软包、圆柱、方形铝壳系动力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产品主要用于大规模分布式储能、工商业侧储能、UPS备电电源、EV电池汽车、家用储能、和电动两轮车和电动三轮车等领域。公司是最早从事新能源动力锂离子电池自主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企业之一。目前主要聚焦在三大细分市场:(1)大规模储能业务。公司2017年布局海外大规模储能业务,在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具备完善的客户结构和售后保障。目前第一代产品Mark1在国外的销售赢得了客户的信赖,目前订单状况良好;第二代产品P1基于南宁基地280AH方形电池开发,预计今年6月份完成产品定型。在国内的大规模储能和工商业侧储能上持续推进市场化进度;(2)动力汽车市场。公司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是以软包电池为主的的快充方案,和外部客户建立电芯工厂制造的合资公司,是最早批量生产的厂家之一。其次,在EV领域主要是以大圆柱为技术方案的产品布局,400KM以下的车主要是以铁锂和钠离子电池为主;400KM以上的车主要是以高镍对硅碳的布局;(3)小储能。主要是小软包电池和圆柱电池面向两轮车、三轮车、备电、换电等领域。

  2022年公司在南宁基地筹建一期5GWH项目,现已建成达产。为公司的产能建设做了核心保障,目前焦作和南宁两地有效产能合计8.5GWH。

  公司具备生产钠离子电池的核心材料优势,拥有完整的电池制造技术,且正极、负极、电解液等材料可实现部分自供;未来随着钠离子电池的技术优化,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公司将根据市场需求加快推进产业化进度,扩大相关产品的竞争优势。

  公司严格按照生产计划,合理预测原材料需求,在保障一定的安全库存的基础上,按月组织原材料采购。公司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已建立起了详细的供应商档案,并在综合比较产品价格、质量、供货稳定性等因素的基础上优化采购结构,通过市场行情分析及时把控原材料价格走势,依据公司销售订单情况、原材料库存情况和行情波动趋势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调整采购节奏,在保障生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采购成本,减少资金占用率。

  公司根据年度生产计划,结合生产能力制定月度生产目标,依据订单、市场需求等变化做相应生产任务调整并组织实施。此外,公司也会依据市场状况对相应产品进行提前备货,同时依据销售预测保持合理库存量。销售订单、备货和合理库存共同构成下月的计划生产量。

  生产装备部是生产计划的制定部门,由其编制每月的生产计划,并下发至各个车间具体执行。品质部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全程监督,并负责产品的质量控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中控,产成品入库前做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

  公司产品依据不同的客户群体,采取不同的销售模式,但均为公司直销。公司与部分大客户签订销售长单,确定每月销售量。对其余客户采用按单报价的方式,每月依据市场行情的波动情况,对下月原材料的预判以及库存情况进行报价,确定下月供货数量及结算价格。严格遵守合同确定的条款,严格监管合同执行情况、应收款回收情况,以降低资金风险。

  2022年期间,公司共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批复手续4个,包括年产3万吨超净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项目、年产5000吨超净高纯电子级氢氟酸技术改造项目、年产2万吨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用多功能锂盐项目、年产10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关键材料项目,有效支撑了公司的项目发展。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中国氟硅行业领军企业,拥有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认可实验室、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河南省氟基功能新材料创新中心、河南省氟基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河南省无机氟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含氟精细化学品工程实验室、中原学者工作站等研发平台。组建了河南省氟基新材料产业研究院,与郑州大学联合成立了智慧元素研究院,与河南理工大学携手成立新材料学院。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强基工程等国家级项目23项,取得科技成果30余项。

  依靠创新驱动,多氟多走出了一条“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特色创新之路,申报专利1012项,授权专利729项,其中发明专利187项。主持制订、修订了110余项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公司“锂离子电池核心材料高纯晶体六氟磷酸锂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并且其主要支撑专利“一种晶体六氟磷酸锂的制备方法”荣获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中国氟硅行业专利特等奖”,“六氟磷酸锂的制备方法”荣获了中国职工技术协会首届“中国专利二等奖”。

  公司在做好自主研发的同时,尤其注重搭建创新驱动平台,分别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厦门大学、中科院过程所、中科院兰化所、中科院青岛所、中科院青海盐湖所、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30余家单位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开展项目技术研发,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公司技术工艺先进兼具一体化优势,具备“萤石—高纯氢氟酸—氟化锂—六氟磷酸锂—锂电池”完整的产业链,成本优势显著,并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不断加强自身成本优势。在六氟磷酸锂产品的制备中创新了反应和结晶工艺,提升原材料转化率和单体装置产能,实现降本增效,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有效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公司创新工艺“低品位氟硅资源高效利用”颠覆传统萤石法制氢氟酸和氟化铝,新工艺采用磷肥副产氟硅酸生产氟化铝,相较于传统生产流程在节约战略资源萤石、降低生产成本、拓宽低品位氟硅资源综合利用新途径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在电解铝用无机氟化盐行业,公司凭借较高的产品质量和优质的服务体系,形成了广泛而稳固的客户群,与国内外多家大型电解铝生产企业保持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公司外贸出口稳定,产品覆盖多个地区和国家。

  在新材料业务板块,公司六氟磷酸锂产品是市场普遍认可的高性价比进口替代产品,被国内外主流电解液制造商广泛使用,稳定出口韩国、日本等海外市场,技术迭代能力和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公司电子级氢氟酸产品品质可达UPSSS级,其纯度及颗粒指标可满足国内主流8寸、12寸芯片生产的工艺要求,同海内外较多知名半导体企业有着长期稳定的业务合作。

  与此同时,公司开发的电子级硅烷、高纯四氟化硅、纳米硅粉等产品也已进入国内外知名半导体企业供应链和新能源材料供应链。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宁硅业是国内较早将硅烷国产化的企业,产品在半导体、TFT、光伏行业、镀膜玻璃等新材料行业都实现了应用,客户群体优质且范围广泛。

  公司深耕新能源电池领域十余年,具备较完整的材料研发和智能制造体系。数字智能化的全面应用为电池产品大规模、高品质制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钠离子电池的研发与推广方面,公司凭借从上游材料到电池、电池到终端市场的完整产供销解决方案,奠定了在钠离子电池赛道的核心优势。公司较早布局国外储能市场,具备良好的客户资源,二代、三代储能产品相继推出。规划生产的50Ah大圆柱产品,在400公里以下车用、备电、家储应用领域有较强的竞争力,快充类电池产品也在加速推广应用中。

  站在数字革命和低碳革命的浪潮下,多氟多以“一眼看全、一眼看穿、一眼看透、一目了然、一杆子到底”的“五个一”为指引,建立以ERP为核心的,智慧研发设计、智能制造、智慧采购、智慧销售、智能物流五大业务为主线的数字化转型架构,其中从研发、设计、工程、制造、运营的一体化协同平台为公司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提供了保障。同步利用工业互联平台为手段,实现了产业链的协同和服务的延伸。数据决策和数据驱动已成为多氟多企业管理的核心能力。

  公司注重强化人才梯队建设,目前拥有国务院津贴获得者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教授级高工8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优秀专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3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河南省技术能手3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5人,中原大工匠1人。

  同时公司成功建立工程系列化工专业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成为全省首家可以自主评审副高级职称的民营企业,对高端人才吸引及培养增添了强大动力。新增1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对高技能人才绝招绝技的传承提供了平台。成功申报多氟多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对各类实用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道路。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新能源牵引新材料、新材料支撑新能源”的产业发展思路,聚焦新材料,拥抱新能源,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35,800.61万元,较2021年增长58.47%;实现利润总额228,103.44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4,803.86万元,基本每股收益2.54元/股,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4.55%。

  2022年经营业绩增加的主要原因为:在新能源行业需求持续增长的影响下,公司抢抓机遇,克服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等带来的不利影响,不断扩大新材料产能投放,销量大幅增长,收入和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党的二十大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发展蓝图和实践路径,明确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举措,并将科技、人才、创新提到了全新高度,强化了低碳绿色发展,为公司健康、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023年,公司将在“新能源牵引新材料、新材料支撑新能源”的发展路径指引下,高举“做全球氟材料行业引领者”大旗,秉承产业报国的理想信念,围绕战略发展布局,夯实资源综合利用,做强第一价值曲线,做大第二价值曲线,开辟新能源新赛道,强化数字化支撑,练就过硬能力,增强发展韧性。

  铝用氟化盐增强自身市场领导力,确保市场份额,持续降本增效,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公司持续夯实资源综合利用,坚持以资源降成本、以技术促转型,加快低品位氟硅资源综合利用(氟硅酸制氢氟酸)项目建成投产,推进技术进步和产能提升;运营牵引生产,生产支撑运营,充分发挥贸易平台作用,提高市场占有率;整合行业资源,主动与重要客户沟通达成战略合作,积极应对低碳革命,打造成资源循环水平最好、智能化水平最高、产品种类最全、单体规模最大、发展潜力最好的行业标杆。

  新材料做强第一价值曲线,做大第二价值曲线。六氟磷酸锂作为公司“第一价值曲线”,是公司能力升级的推进器和发展的增长极,要组织协调优质资源,进一步探索合资建厂、股权投资等深度多元合作,在全球范围内保持优势地位。各生产基地在品质方面统一管控,做好产品的分级分类,成立专项小组进行品质管理。统筹好公司产业链优势,整合电池主要材料的资源,巩固六氟磷酸锂行业领先地位,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电子化学品作为公司新的价值增长点,是支撑公司未来发展的“第二价值曲线”,要充分利用国家级项目以及同半导体高端客户合作的契机,持续扩大高端产品产能规模,丰富产品种类,提高品牌影响力。提升市场开发能力,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提高产品在光伏、液晶显示、集成电路产业的市场占有率,并积极开拓电子特气产品在新能源产业更广泛的应用。努力整合更多资源,在装备研发制造上取得突破,打造新的价值增长点。紧跟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依据国家半导体产业稳链、强链、补链、延链政策,坚持创新驱动,坚持开放合作,根据客户需求规划布局新的产品项目,支持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提高对下游产业的综合服务能力,保持品质稳定,满足客户工艺的持续迭代需求。

  新能源电池重点突破和自我超越,发挥产业牵引作用。锂离子电池动力市场份额相对稳定,采取“跟随战略”;钠离子电池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已经装车试验,采取“领跑战略”,希望在新的赛道上实现“弯道超车”。在圆柱类乘用车上,做出龙头效应,完善系统研发和产品布局,开发标准化圆柱电池解决方案,做行业领先者;在低续航轻型车上,将备电项目作为公司长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把售后电池和备电以及梯次利用、售后结合起来,力争打造闭环产业链,深度挖掘产业链价值;深入拓展动力电池客户,和头部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锚定两轮车市场,积极开拓家用储能市场,完善多维布局;利用对外合作契机,精准参与国外大储能市场,建设国外合资产线,把储能相关配套产业链向国外转移。

  1、新材料业务板块要巩固领先地位,持续发力贡献业绩增量:以六氟磷酸锂为代表的电解质盐要积极开展提产扩能工作,依靠成本、技术、原料优势,持续释放六氟磷酸锂产能及产量,提升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收入和盈利能力。推进生产自动化改造、狠抓节能降耗措施,持续开展精益管理工作。新型锂盐、钠盐打开公司成长新空间,持续优化双氟磺酰亚胺锂(LiFSI)等多功能锂盐工艺,开拓新市场提高产量保障市场供应。

  电子化学品要加快项目建设,抢占市场高点:提高产品在光伏、液晶显示、集成电路产业的市场占有率,2023年确保3万吨电子级氢氟酸一二期项目实现达标达产,有序推进3万吨湿电子化学品二期项目、2000吨PI剥离液项目、5000吨硅碳负极一期项目和功能性电子气体项目建设进度。继续开发半导体客户,拓展半导体市场,满足客户工艺持续演进需求。

  2、铝用氟化盐板块要稳固市场地位,提供稳定现金流:2023年继续巩固氟化盐市场地位,以资源降成本,以技术促转型;加快低品位氟硅资源综合利用氟硅酸制氢氟酸项目的建成投产;推进基础材料氢氟酸的技术进步和产能提升。充分发挥运营中心优势,统筹安排,合理布局市场,保证销售和采购的稳定性,提前准确预判市场,及时获取订单,提升利润空间。

  3、锂离子电池要寻找突破,钠离子电池追求领先:充分发挥在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的主导优势,提升产业链上下游把控力度,做到锂电池与材料协同发力,实现自我突破、内生增长,完善公司新能源布局,扩充产能。2023年,面对市场需求,加速圆柱电芯、软包电芯、方形铝壳电芯的开发。保持钠离子电池相关产业市场前沿地位,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进行产能调整。

  4、各职能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主动担当作为,强化部门协同,为业务保驾护航:打造学习型组织,形成自主进化能力。要胸怀宽广、包容心态,引进比自己更优秀的人,提高公司人才密度,不断提升优秀人才的占比。

  大国博弈、地缘冲突等因素加剧全球政治经济风险,逆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对新能源产业链的生产运营带来较大的冲击。若未来全球范围内宏观经济和市场需求下滑,将影响整个新能源以及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进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带来不确定的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按照经济责任制要求,紧紧围绕既定的年度经营计划开展各项工作,积极推进材料体系、能源体系,智能制造、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优化运营管理,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密切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应对,尽可能减少市场波动和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升,储能技术领域也快速发展,上游资源锂、镍、钴、锰、硅等原材料紧俏,累加我国稀有金属进口依存度高,特别是锂资源需求激增或将导致锂供应焦虑,锂原料的供应或将成为产业链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应对措施:利用公司商品价格联动机制,适当传导成本压力;通过提升生产的基本工艺、加快技术创新、加强原材料库存管理等方式提升内部运营效率;同时加强与上游原料供应商的联系,争取结成战略合作,保障原材料的安全、及时供应,降低成本,减少经营风险。

  公司目前拥有的产品和技术在全球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但新材料研发难度大、测试周期长、资金投入大;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更新快、市场需求多变,相关产品、技术的生命周期持续缩短。如果公司不能保持产品的升级换代,将对公司的经济效益及发展前途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通过长期技术积累和发展,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技术研发团队,形成了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能够及时准确把握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发展趋势并实现技术和产品的升级。同时公司将紧跟行业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及时把握市场信息,对相关前沿技术进行储备,以应对技术更新带来的替代风险。

  随着公司规模和业务拓展的逐步扩大,公司经营呈现业务模式多元化、产品多样化等特征,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在逐步加大,对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若公司在组织架构、人力资源及财务管理等方面不能适应规模迅速扩张的需要,管理制度等未能得到及时调整和完善,将对公司的高效运营造成不利影响,使公司面临一定的管理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资金与成本管控、应收账款与现金流管理等,提高公司管理水平。一方面做好经营环境分析,顺应行业环境的变化趋势,努力保持主营业务平稳发展;另一方面在稳定现有产业的基础上,着力开发新型锂盐、半导体以及钠离子电池等产业,提升公司多元化的抗风险能力,保持公司业绩稳定增长。